民和会

民和会(People's Democracy Republic Union,简称PDRU)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共和联合团会,成立于2014年5月10日,是一个为实现民主、团结、和平、富强的,为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诞生的先进组织。 民和会宗旨:为实现民主、团结、和平、富强而努力奋斗。

怀念周总理

周恩来逝世四十周年:今日中国未辜负先人期望

九·三阅兵以后,有网友发了一个“这盛世,如你所愿”的微博。里面的配图是周总理的一张黑白照片,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。

就像这条致敬周恩来总理的微博里说的,“开国大典的时候,飞机不够,您说飞两遍。现在,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,要多少有多少。当年送你的十里长安街,如今已是十里繁荣。”

1976年1月8日,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。今年已经是2016年,今天,就是他逝世四十周年的日子了。

一转眼四十年就过去了,中国也面貌一新。周总理原来做过的好多事,都得到了后人的传承;当年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,在中国发展强大后,也就迎刃而解了。

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,好多小伙伴对中国都是不太客气的,比如大谈特谈意识形态的伊拉克代表和锡兰(现在叫斯里兰卡)总理。

新中国建立不久,又刚打完抗美援朝,外边还真不是很了解这个国家,尤其是那些刚独立没几年的亚非国家,就更容易被人忽悠。再加上一些小伙伴比较反共,这会开着开着就有点变味了。

当时,周总理化解了一些国家攻势,和对方进行了有效的沟通,比如和锡兰总理在会后的交流;他在日内瓦、万隆等外交场合的表现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,为中国的外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60年以后,参加亚非领导人会议的各国领导人“重走万隆路”,习总就在第一排,在东道主印尼总统佐科的身边;这回,中国以发展后取得的实力为后盾,可没人敢随意跳出来刁难和指责中国了。

后来,周总理访问非洲十国,受到了热烈的欢迎,也提出了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。说起来,那之后中国援非的项目,例如坦赞铁路,也是为了争取外交“走出去”并赢得更多的国际支持所必须做的。

穷哥们之间一起互相安慰是没用的,语言解决不了吃饭问题。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,里面肯定有中美关系缓和的因素,但“被非洲兄弟抬进联合国”也不是白说的,比如穿着中山装参加投票的坦桑尼亚代表。

2015年底,习总在约翰内斯堡参加了中非合作论坛峰会,会见了多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;2013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2102亿美元;2014年,中国与非洲双边贸易额2218.8亿美元,再创历史新高。中非之间的关系已成长为贸易和发展方面的伙伴,所谓先富帮后富,大家好才是真的好!

1966年邢台地震后,周总理亲赴震区,指挥抗震救灾。当时,有一个师长给总理杀了只鸡,结果当场就被周总理批评了一顿。

到了20世纪,汶川、玉树等一些地方都发生过强震。救灾响应还是很快,时任总理仍然亲赴现场;不同的是,救灾的时候能用的手段和物资都丰富了,能提供饭菜、不用让人总吃方便面的野战炊事车,用来抢通道路的重型机械,在废墟下搜寻生命的生命探测仪,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。

虽然一堆热心人开车去救援给灾区的“生命线”造成了一定的拥堵,但是大家开着私家车奔赴灾区,这在几十年前也是无法想象的。咱国家飞机也多了,航空公司和通用航空界都能抽调飞机参与救灾,也让救援人员和物资能够更快地抵达灾区。

改革开放以前,中国基本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:两弹一星,第一艘万吨巨轮、南京长江大桥的竣工、中国第一台集成电路数控机床、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、胜利油田、宝成铁路等等。

那会,其实中国还是个农业国,因为人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、整体工业化程度什么的依然很低;不过,也算是拥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。

如今的中国已是世界性的工业生产与出口大国。虽然也有点麻烦,比如产业转型升级啊,淘汰落后产能什么的,但工业上的整体实力,也不是谁说否认就能否认的。

当年,“第二炮兵”的名字是周总理亲自定的。这个名字比较低调,因为那会实力不强,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又很复杂,所以只能想方设法韬光养晦。

如今,“第二炮兵”正式改名叫火箭军了。国家的实力发展到了这个层次,更自信更从容,也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喊出这个名字了,谁管得着?

周总理的一个一直没实现的愿望,是去西藏看一看。可是,因为种种原因他都错过了,比如1956年4月的那次,就是因为当时还没开通飞往拉萨的航线,走青藏公路时间太长,所以只能作罢。

2006年,青藏铁路正式通车;2014年,西藏民航客流突破300万人次,通航城市达34个。如果放在今天,周总理要去西藏,就方便多了。

尽管走在世界强国路上的中国仍然面临着很多内外的挑战,但在周恩来总理逝世的四十年后,我们可以说,没有辜负先人的期望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摘自好搜看点 @流浪的疾风)

0コメント

  • 1000 / 1000